白喉斑秧鸡

Rallina eurizonoides   Lafresnaye
   

  12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广州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的标本)
成鸟:两性相似。头顶、颈侧、颊、前颈和上胸红褐色,背橄榄褐色,颏、喉白色,下胸至尾下覆羽有黑褐色和白色相间排列的横纹,其白色横纹较细,宽度不及红腿斑秧鸡。翅覆羽和飞羽橄榄褐色,翅上有白色横斑但仅分布在飞羽的内翈和少数覆羽上,此白色横斑在翅折叠时无法看见。
幼鸟:上体灰黑色,下体烟灰色,胸、腹具白色横纹。
虹膜红色至橘红色。嘴绿色,尖端暗褐色。腿和脚灰绿色。幼鸟的嘴和腿黑色。
量衡度 (mm,g;据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、周放和张晓峰采到的标本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 — — 22.4 134 64 42.5
♂ — — 22.8 134 55 43.7
♂ — — 23.5 137 68.4 44.5
♂ — — 22.3 131 51 38.1
♀ — — 23.2 134 66 42.3
♀ — — 23.0 138 67 42.0
♀ 82 256 21.0 140 65 43.0
♀ 160 234 32.0 126 — 40.0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小型涉禽。背橄榄褐色,头、颈和上胸红褐色,喉白色,下胸至尾下覆羽黑褐色有白色横纹,腿和脚灰绿色。

大小

量衡度 (mm,g;据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、周放和张晓峰采到的标本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 — — 22.4 134 64 42.5
♂ — — 22.8 134 55 43.7
♂ — — 23.5 137 68.4 44.5
♂ — — 22.3 131 51 38.1
♀ — — 23.2 134 66 42.3
♀ — — 23.0 138 67 42.0
♀ 82 256 21.0 140 65 43.0
♀ 160 234 32.0 126 — 40.0

生物学

栖息于森林、灌丛、高草丛、溪流边水源充足的低地,也生活在水稻田、芋田和红树林中。白天隐藏在草丛中,多在晨昏活动,常单独行动。行走时脚高抬,尾竖起前后摆动。遇有危险迅速逃匿,常在夜晚鸣叫。觅食为部分夜出性,以蠕虫、软体动物、昆虫和沼泽植物的嫩枝和种子等为食。
单配制,繁殖季节有领域性。繁殖期各地有所差异,琉球群岛4—7月,越南8月,印度6—9月。在灌丛中地面或竹丛上营巢,巢不一定靠近水。巢较简陋,由草叶、草茎和细树枝构成,中央稍凹陷。每窝产卵4—8枚,淡乳白色并有光泽,90枚卵的平均大小为30.6 mm×26.0 mm,重12.8 g(Taylor and Perlo,1998)。雏鸟早成性,两性轮流孵卵并照顾幼鸟。
白喉斑秧鸡在国内的2个亚种,海南亚种有迁徙行为,飞到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越冬;台湾亚种为留鸟。其他分布于国外的5个亚种,琉球亚种R.e.sepiaria、菲律宾亚种R.e.alvarezi、指名亚种R.e.eurizonoides 和苏拉亚种R. e. minahasa为留鸟,印度亚种R.e.amauroptera 为留鸟和部分候鸟。国内未见有数量资料,1990年1月8日在进行中国水鸟统计时,于东洞庭湖见到15只(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,1994)。

生境信息

栖息于森林、灌丛、高草丛、溪流边水源充足的低地,也生活在水稻田、芋田和红树林中。白天隐藏在草丛中,多在晨昏活动,常单独行动。行走时脚高抬,尾竖起前后摆动。遇有危险迅速逃匿,常在夜晚鸣叫。觅食为部分夜出性,以蠕虫、软体动物、昆虫和沼泽植物的嫩枝和种子等为食。
单配制,繁殖季节有领域性。繁殖期各地有所差异,琉球群岛4—7月,越南8月,印度6—9月。在灌丛中地面或竹丛上营巢,巢不一定靠近水。巢较简陋,由草叶、草茎和细树枝构成,中央稍凹陷。每窝产卵4—8枚,淡乳白色并有光泽,90枚卵的平均大小为30.6 mm×26.0 mm,重12.8 g(Taylor and Perlo,1998)。雏鸟早成性,两性轮流孵卵并照顾幼鸟。
白喉斑秧鸡在国内的2个亚种,海南亚种有迁徙行为,飞到中南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越冬;台湾亚种为留鸟。其他分布于国外的5个亚种,琉球亚种R.e.sepiaria、菲律宾亚种R.e.alvarezi、指名亚种R.e.eurizonoides 和苏拉亚种R. e. minahasa为留鸟,印度亚种R.e.amauroptera 为留鸟和部分候鸟。国内未见有数量资料,1990年1月8日在进行中国水鸟统计时,于东洞庭湖见到15只(中国鸟类学会水鸟组,1994)。

繁殖特征

繁殖期各地有所差异,琉球群岛4—7月,越南8月,印度6—9月。

国外分布

国外主要分布在南亚和东南亚的印度,巴基斯坦,缅甸,泰国,越南,菲律宾,日本(琉球群岛)和印度尼西亚。

国内分布

国内主要分布在南部,见于广西、海南、台湾和香港,偶见河南、湖南。

分类讨论

亚种分化 白喉斑秧鸡有7个亚种,中国有2个亚种,即海南亚种 R.e.nigrolineata 和台湾亚种 R.e.formosana.



检索表文本

亚 种 检 索 表

背和胸橄榄褐色,前颈和上胸红褐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海南亚种 R.e.nigrolineata
背较暗呈栗褐色,头侧、颈至胸栗红色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台湾亚种 R.e.formosana